莫讓推銷變騷擾
http://www.www.rl518.com2025年06月30日 10:50教育裝備網
教培機構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要求,獲取必要的個人信息,恪守商業倫理
暑假將至,即將迎來“神獸”歸籠的家長們遭遇了新的困擾:在直播間下單練習冊后,卻招惹來了每天從早到晚的電話、微信推銷。有媒體調查發現,有家長在添加了練習冊附贈的紙條上“輔導教師”的微信后,遭遇“轟炸式”推銷;有家長拉黑一個號碼后,教培機構換號碼接著打;也有家長在社交平臺上吐槽,“自己的個人信息可能被賣掉了”,連續一年每天接到十幾個教培機構的推銷電話……
這種無孔不入的推銷行為,嚴重干擾了家長的正常生活,侵犯了家長多項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部分教培機構在家長明確拒絕后仍長期、持續推銷,將自身的營銷意志強加于消費者,剝奪了家長的自主選擇權和生活安寧權。
與此同時,家長之所以能夠“精準”地接到推銷電話,其背后常常伴隨著個人信息的泄露。今年年初,浙江紹興公安網安部門發現,有多家教培機構非法獲取數萬條學生及家長個人信息,用于高頻電話推銷網課。這些機構獲取信息的途徑五花八門——從入侵教育系統數據庫、偷拍學校簽到表,到通過“免費測評”誘導家長填寫問卷,甚至與房產中介、母嬰店互換客戶數據,形成了一條隱蔽的黑色產業鏈。不少家長在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后,生活被嚴重擾亂。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些機構的行為是對教育市場秩序的破壞。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一些機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罔顧政策初衷,利用不當的推銷方式和話術——如夸大培訓效果、編造“名校退休教師”身份、人為制造資源稀缺等,誘導家長購買課程。這不僅加劇了家長的焦慮情緒,也嚴重損害了整個行業的公信力。
改變這一現狀,教培機構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摒棄唯利是圖的短視思維,杜絕通過信息騷擾、焦慮營銷等畸形手段牟利。應將精力聚焦于教學研發,以優質課程內容贏得口碑,而非依賴話術包裝和信息轟炸。同時,教培機構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要求,獲取必要的個人信息,恪守商業倫理,以尊重用戶選擇權為前提提供服務,在合規經營中實現長遠發展。
深夜電話、微信推銷、信息泄露等行業亂象,也暴露出相關監管的缺位。相關部門要明確界定騷擾式推銷的具體情形,制定嚴格的處罰措施,對違規進行電話、微信推銷的商家和機構予以重罰,提高其違法成本。應建立有效的舉報機制,方便家長在遭受騷擾時能夠及時維權,讓監管真正落到實處,形成有力的震懾效果。
教育行業因涉及海量學生和家長信息,一直是個人信息保護的高風險領域。相關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教育行業的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將教輔機構納入數據安全重點監管清單,通過開展“凈網”專項整治行動等舉措,嚴厲打擊非法獲取、販賣學生及家長信息的黑灰產業鏈條。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