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明白了嗎”到“我說清楚了嗎”
http://www.www.rl518.com2025年06月30日 10:54教育裝備網
教師教學時,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此時,教師運用的表達語句一般有兩種:一是“你們聽明白了嗎”,二是“我說清楚了嗎”。在教學實踐中,前者比后者更為常見。對于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此前筆者從未思考過,直到有次參加講座被一位專家點醒——這不僅是表達方式的不同,更是思維方式和教學理念的不同。
相對于“你們聽明白了嗎”而言,“我說清楚了嗎”這句話蘊含著以下兩方面值得肯定的思維方式和教學理念。
一是主動擔當的責任意識。如果教師一直在問學生“你們聽明白了嗎”,某種層面上會對學生形成一種暗示:該做的老師都做了,老師是沒問題的,是否學好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聽明白老師的話。而“我說清楚了嗎”則是在提醒學生:當你們沒有聽明白或沒有學會時,責任可能在于老師沒有講清、做好,因此你們可以大膽地追問和質疑。
二是尋求改進的反思意識。在課前準備時,教師常思“我說清楚了嗎”,可以促進教師更加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因為這句話中包含了教學設計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勤問“我說清楚了嗎”,其實是在不斷觀察和診斷自己的教學行為,并根據學生的反應作出適當調整。在課后反思時,教師反思“我說清楚了嗎”,可以促使自己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思考教學設計的得失,促進教學能力不斷提升。
當然,提倡教師多用“我說清楚了嗎”這一表達方式,并非全然否定“你們聽明白了嗎”這一表達的作用。有的學生出于對教師的敬畏,即使教師沒有說清楚,也不好意思表達出來。此時,教師問一句“你們聽明白了嗎”,或許容易得到學生真實的反饋。因而,這兩種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情況交替使用,相比只執一端,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中學)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