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變革
http://www.www.rl518.com2025年07月01日 09:11教育裝備網
當人工智能遇到職業院校,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記者從天津市教委了解到,近幾年,天津職業院校紛紛行動起來,建設人工智能數字化教材,強化人工智能專業群建設,積極與相關企業緊密合作,熱情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今年起,天津啟動職業教育“人工智能+”行動十項措施,在優化專業布局、重構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持續發力,深入推動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變革,實現職業教育與科技的雙向賦能。
數字教材,
賦能人工智能專業教學
天津市職業教育“人工智能+”行動中,明確提出重構專業體系、加強教材建設等要求。
時間回到2024年11月,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天津舉辦期間,天津市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盟正式成立。作為聯盟首個重要成果,《人工智能通識教程》數字教材于成立大會上發布。
“該教材是落實教育部創新教材呈現方式、加快以數字教材為引領的新形態教材建設要求,由聯盟內職業院校和行業頭部企業聯合編制而成!苯滩闹骶帯⑻旖颥F代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楊美霞介紹說,教材面向全國職業院校所有專業開發,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編寫模式,內容涵蓋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行業應用、國產大模型等知識點,是具有融媒體、交互式、智能化特征的新一代數字教材,并配有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事實上,在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通識課程已于2014年面向所有專業學生開設,并獲得良好反響。
“人工智能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習并掌握一定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太重要了!數字教材學起來非常有意思,好理解、能互動。課余時間進行線上學習時,感覺老師就在身邊,這種體驗非常奇妙!碧旖颥F代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專業2024級學生高夢怡說。
目前,該教材已在全市多所職業院校推廣使用,其“人工智能+實戰講解+模塊化實訓”的架構顯著提升了教育教學效果,深受學生歡迎。
匯集天津職業院校的智慧與探索,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課程正在百花齊放。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打造實體運營的課程開發中心,與企業共建教材編委會,開發了“人工智能數據服務”等26門教學資源庫建設課程,編寫出版《深度學習技術應用》等8本人工智能專業教材。
天津職業大學錨定天津市信創產業鏈崗位人才培養需求,高水平建設天津市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國產化數據庫應用(金倉數據庫)”,率先上線“麒麟操作系統”等5門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聯合企業開發“鴻蒙系統”等12門線上資源,打造“課堂即車間”的沉浸式教學模式,覆蓋全國高職院校與企業技術培訓。此外,還持續聯合開發涵蓋信創領域操作系統等8個技術方向的活頁式教材,以此將企業技術攻關案例轉化為教學素材,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零時差”銜接。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與服務企業實現雙贏
夜色沉沉,萬籟俱寂,在城市的角落,一雙雙“智慧的眼睛”默默注視著周遭的一切——這是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合作研發的全新一代星光級攝像頭,它們在低照度環境下依然能夠清晰成像,時刻為城市安全保駕護航。
這一成果源自該校人工智能團隊多年深耕國產芯片技術、推動產教融合的不懈堅持。據了解,該團隊依托人工智能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平臺優勢,成功自主研發出基于國產化芯片的AI邊緣計算服務器系統,突破了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瓶頸,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活力,在國產智能制造領域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業聯動、產教深度融合是天津職業教育多年來勇立潮頭的制勝法寶,在人工智能時代依然如此。近些年,天津多所職業院校與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開展密切合作,培養相關人才的同時為企業攻堅克難。
天津職業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群依托現代學徒制試點和產教融合項目,精準對接信創產業鏈需求,與企業共建“現場工程師”培養項目,600余名學生進入24家領軍企業頂崗實習,企業滿意度達100%。同時,19名教師被派駐企業擔任科技特派員,開展橫向課題建設9項,助力企業攻克顯卡適配、數據后臺運維等“卡脖子”難題。此外,還聯合龍頭企業建成PK體系信創實訓基地等,年培訓超5000人次,校企聯合技術攻關年創效超千萬元,成為區域信創產業的“技術孵化器”。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與啟迪之星孵化器校企深度合作,將企業承接的項目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訓教學。40名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均通過考試獲得了高級人工智能訓練師資格,企業則節約了開發成本15萬余元,縮短了項目交付周期,校企合作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雙贏。
中國標準,
走向海外世界分享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作為全國職教標桿,天津始終將促進中國職教整體發展視為己任,在不斷探索的同時,積極與全國兄弟省份職業院校共謀發展。
2024年11月,天津產教城融合智能體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運行,精準采集人才、項目、技術等各類需求共計100余項,推動校企簽訂合作協議20余份,服務產業學院、產教協同平臺建設10余個。同時,以“麒麟工坊”為代表構建形成“產業園區+職業教育”產教城融合發展新形態,目前“麒麟工坊”已推廣至全國157所院校,面向全國培養相關專業學生6500余名,通識課程覆蓋師生32000余名。
今年4月,天津醫學高等?茖W校承辦的衛生職業教育虛擬仿真與數智教學建設聯合體工作推進會在天津召開,共同推進衛生職業教育虛擬仿真與數智教學建設聯合體的AI+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課程云平臺及虛擬仿真AI特色課程建設工作,落實虛擬仿真技術在實訓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今年6月,全國首個聚焦AI+養老康復的產教融合共同體在天津正式成立,通過實地走訪多家養老康復機構、企業,確定了共同體以促進AI技術、服務“養老+康復”兩大民生領域,與產業深度融合為核心目標,搭建起集教學革新、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產業服務于一體的共建共享平臺。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專業標準也正在通過魯班工坊向海外輸送。
天津職業大學與國立歐亞大學合作共建魯班工坊,對標哈薩克斯坦國家信息化建設總體布局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融入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最新技術標準,研究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專業標準,開發“深度學習”等4門課程標準及教學資源,制定實習實訓、師資培訓等系列標準,打造中亞區域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專業。雙方還依照人工智能企業對AI算法工程師等崗位人才的要求,構建從基礎能力訓練到綜合能力實訓、模擬實際生產的全流程實踐教學體系。
目前,天津市教委正在組織天津職業大學制定人工智能技術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建設海洋工程裝備國際職業教育聯盟,高水平推進俄羅斯、肯尼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魯班工坊人工智能和信息類專業建設,為當地培養信息技術、語音識別、圖文識別等人工智能應用技術專業人才。此外還將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賦能魯班工坊建設標準升級,推出云計算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開發配套國際化數字化教學資源。
未來,世界職業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專業標準由“中國制定”將不是一個夢。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