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浙江省提出“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合適的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教育發展要求,并提出選擇性教育的思想,將其作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基礎。浙江省教育廳信息技術教育中心主任施建國在2016年國際教育信息化會議上發表精彩演講,介紹了選擇性教育思想與浙江教育改革、信息技術與選擇性教育的關系、信息技術如何促進選擇性教育的落地以及今后五年的工作展望等內容。
編者按:近年來,浙江省提出“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合適的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教育發展要求,并提出選擇性教育的思想,將其作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基礎。浙江省教育廳信息技術教育中心主任施建國在2016年國際教育信息化會議上發表精彩演講,介紹了選擇性教育思想與浙江教育改革、信息技術與選擇性教育的關系、信息技術如何促進選擇性教育的落地以及今后五年的工作展望等內容。本文根據施建國主任在會議演講內容的錄音整理編輯。
選擇性教育思想與浙江教育改革
目前浙江省從學前3年到普通高中的15年教育普及率達到98.4%,浙江所有的縣市區都經過了教育部義務教育均衡評估。同時,我們有27個縣市已通過了教育現代化的評估,我們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進入了全國先進水平。今后五年的任務主要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并全面提升教育的普及化、均衡化、信息化、國際化、個性化和終身化。
在這個過程中,浙江推出選擇性教育的思想,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它:一是最好的教育是適合學生的教育;二是適合學生的教育唯有在選擇中才能發現和實現;三是選擇能成就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這三點理解的指導下,浙江從2012年開始啟動普通高中的課程改革,主要做法是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實施多樣化原則和選擇性原則。在普通高中課改的同時,對中等職業學校和義務教育階段也實施了課程改革。比如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中三門為必考,七門里自由選擇三門,它的核心思想是一種選擇性的教育。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關系
信息技術對教育有支撐作用,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信息技術支撐教育理念的更新。我認為人類社會大約經歷了兩次現代化,第一次是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革命社會的時候,當時重視教育的普及,重視教育要為經濟建設輸送合格的人才。但是當今時代,我們對教育的要求則是要追求個性化、多元化、國際化和信息化,教育要為人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信息技術為我們貫穿新的理念提供了可能,提供了基礎的素養之一,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第二,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浙江部分學校把3D打印技術引入學校教育和學科教學中,能夠做到變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比如移動終端的使用,增強了教育反饋的實時性,提高了效率……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第三,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學習驅動力。在信息化時代,人類的認知水平遠遠跟不上世界知識的增長量。在今天,當信息技術課上有機器人的時候,當物理課上有傳感器的時候,當物理課上有無人機的時候,學生的學習動力可能會大大的提升。比如茅盾中學運用了GIS、GPS、RS等新技術建設地理教室,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的驅動。比如溫州實驗中學創建的創客空間,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潛力點,讓學生形成內生動力,成為創客空間的主人。
第四,信息技術改變教育的供給方式。有時學校老師根本沒有辦法完成特定教育資源的建設,比如在浙江中醫藥大學的教學現場,教師運用北京301醫院和同濟醫院的資料,豐富了學習資源的供給,所以這個時代要運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我們教育的供給方式。
第五,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浙江省教育廳去年年初發了一個文件,在全省建設150個名師網絡工作室,并在空間上傳教學作品和資源,其訪問量達到了幾百萬次甚至上千萬次,影響了全國的15個省市。在網絡時代,老師的成長要依托于信息技術尋找新的路徑。
第六,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的精準管理。比如學校通過數據分析,給每個學生做教育診斷,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經驗相結合,從而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浙江運用信息技術實施選擇性教育的幾點做法
關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浙江選擇性教育,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第一,為滿足各類學校的選課需要,我們集中了全省的力量,包括高校的力量,開發了1073門省級網絡選修課程。這些課程通過網絡輸送到學校,讓學生跨校選課并獲取學分。同時我們還創建了浙江的微課網,開發7500個微課資源,供浙江的學生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選課。此外,我們還建設了創新實驗室,尤其是最近幾年專門拿出一部分專項資金幫助全省建了1149個創新實驗室,今年我們還要資助300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創新實驗室建設,并將此作為推進選擇性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
第二,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選課走班以后的教育教學管理。在選課走班制度下,因為不同學生選課不同,課程表不同,加大了教務處管理難度,因此我們用智能選課卡對學生選課進行高效的校園管理。同時,我們建了20個學科小組,幫助老師展選擇性教育內容的支撐。此外,我們的招生系統運用一種信息化系統支撐高考志愿的填報,幫助我們實施選擇性教育。
五年工作展望
接下來介紹一下今后五年浙江在實施選擇性教育方面的做法。
首先是以智慧教育促進我們的選擇性教育。我認為智慧教育可能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第二個是與大數據同行的一種教育;第三個就是讓學生通過技術獲得人生的成功和發展的一種教育。因此要著力建設智慧教育基礎環境,形成智慧教育支持服務體系,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深度變革。
其次是在“十三五”期間要促進選擇性教育,包括建創新實驗室,給學生配移動終端,因為每年要給農村學生配2萬個,因為城市學校的學生不需要財政來解決,只要家長自己去購買。同時,我們還要建設500個名師工作室和200個特色空間。
最后是以教育教學的精準管理來促進我們的選擇性教育,浙江正在建浙江教育云計算服務中心和浙江省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根據“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深化,進一步落實,以智慧學習的環境進一步促進我們選擇性教育的落實。
|